首页
HOME
发布时间:2024-09-13
本篇文章聚焦天津市法律服务市场整体发展状况,对天津法律行业现今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汇总,拓展分析维度,提供多元视角,以期为天津地区行业发展和个体选择提供部分参考借鉴。
天津地处华北地区,东临渤海、北依燕山、西靠首都北京,是北京通往东北、华东地区铁路的交通咽喉和远洋航运港口,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是一个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现代港口城市。过去的2023年,天津经济经济总量位列全国第11名,连续四年掉出十强之列,实为罕见。而短暂的低潮滞后,天津如今逐步复血,人口吸引力也逐渐提升。2024年一季度,天津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3%,与全国同步,比上年全年加快1.0个百分点,发展质效稳步提升。
法律行业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在经济快速回升的大背景下,天津法律服务市场近些年现状如何?又面临着哪些机遇和挑战?
截至目前,天津市2023年全年数据暂未公布。天津统计局显示,截至2022年底,天津执业律师人数已突破万人,具体数字为10839人,共有律所921家,其中包括100人以上的律师事务所8家,这显示出天津市律师行业的持续壮大和规模化水平的提升。
数据来源:由智合研究院整理
此外,根据天津市高级法院2022年工作报告数据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全市法院收案221.51万件,结案219.75万件,诉讼标的额65.02亿元。市高院收案39019件,结案39132件。天津市高院近五年的案件受理量呈现增长趋势,与律师行业的发展紧密相关。在“十三五”期间,天津市律师业务量持续增长,全市律师共承办各类诉讼案件31.8万件,年均增长25.9%,律师行业累计创收98.1亿元,年均增长20.6% 。
案件量的增加对律师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律师提供了更多的业务机会。天津市律师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律师业务领域呈现多元发展,特别是在金融银行、知识产权、海事海商等专业领域,法律服务能力持续提升。此外,天津市律师行业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律师事务所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均衡、中小型律所发展进入瓶颈期等问题。
天津,渤海之滨的魅力之城,地处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华北地区,京津冀广袤的大地上风光无限、日新月异。与此同时,作为中国的四大直辖市之一,天津市也广受全国关注。
由上文可知,天津市律师行业现今在规模化及专业化层面阔步前进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
以数据看发展,从天津市律师行业2022年发展规模来看,天津市2022年律师共有10839人,律所共有921家,按照天津市2025年律师人数规划目标(“律师行业十四五规划”)为12000人与天津市实现规划目标对应律师年均新增数量来比较,2022年天津市以1039人的新增律师人数远超规划目标且已提前步入拥有万人律师城市行列(天津市实现规划目标对应律师年均新增数量为每年新增650人),愈加接近该区域的打造具备规模、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的相应发展目标。
图|各地律师人数规划目标
注:四川规划目标节点为2026年,其余为2025年,广西律师人数为2020年
数据来源:智合研究院
图|各地实现规划目标对应律师年均新增数量
数据来源:智合研究院
而从天津市律师行业业务办理情况来看,单个律师业务办理量却不尽人意。由于官方没有天津市法院2022年案件受理量情况,在这里,我们以2023年数据作分析。
根据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全市法院2023年新收案件为58.28万件,同比上升22.9%;审执结60.49万件,同比上升25.38%,诉讼标的额高达2477.75亿元。其中,市高院2023年共计收案8425件,结案8533件。细分下来,全市法院2023年审结民商事案件34.64万件,审结刑事案件14970件,由此可见,天津市民商刑案件类型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约为62%,说明天津法律市场于这一领域需求旺盛。
由以上数据可知,天津市2022年律师数量为10839人,律所数量为921家,且2023年全市法院受理案件量为58.28万件。而根据司法部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新数据展示,2017-2022年全国律师人均办理诉讼案件量为16件左右,那么,可估算出目前天津律师年均办理诉讼案件量约为16件*10839人≈17.34万件,对比至全市法院2023年受理案件量58.28万件,天津律师仅办理了整体案件总量的占比17.34万件/58.28万件*100%≈30%不到,天津近八成诉讼案件未经律师委托,说明当地人民的法律意识不够强,部分当事人还不懂得用律师的专业能力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天津律师如此低的案件受理量,不仅有2023年全市法院受理案件高速增长的影响,也有当地律所和律师未将律师的法律价值传递到位的原因。当事人与律师的认知不够对称,这其中的“区隔”必须打破。
数据来源: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
除行业内发展现状困境以外,天津所处位置——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有明显的区位优势的同时,首都北京对其律师行业也存在一定的虹吸效应。首先,人才吸引。北京因其独特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吸引了大量法律人才,包括律师、法学专家等,这种人才的集中会对天津的律师行业造成一定影响 ;其次,人才流失。北京律师行业的规模化趋势明显,大型律所及红圈所数量居多,这会吸引更多有志于在大律所发展的律师前往北京发展,由此造成天津律师行业人才流失 ;最后,北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市场机会和高端法律服务需求,这会吸引天津律师前往北京寻求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 。以上现状会导致天津律师行业的造血能力与人才聚集效果更弱,阻碍天津律所实现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由此,天津市在《天津市律师队伍“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以减少北京对本地律师的虹吸效应及推动本地律师行业的均衡和高质量发展。
东临渤海、北靠太岳、携揽“三北”,是海河五大支流的汇合处,素有"九河下梢"的美誉,天津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中国版图上熠熠生辉。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也是“一带一路”交汇点和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天津成为连接国内外、南北方、东西部的重要枢纽,有利于法律服务的国际化和区域协同发展。
现代化的港口优势吸引了国内外企业在天津设立分支机构,为律师行业带来了大量的法律服务需求的同时,天津的海洋产业发展迅速,涉及渔业、海洋工程、海洋科技等多个领域,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并建设了先进的港口和海洋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海洋经济项目入驻。这些海洋资源和产业的优势为天津经济增长提供了支撑,也为律师行业带来了新兴的法律服务领域。
综合来看,天津市的区位优势不仅为律师行业提供了丰富的业务机会,还促进了行业的专业化、国际化发展,并在区域协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法律服务行业宏观环境紧缩,加之泛法律服务行业的冲击,过往行业竞争态势已然发生重大转变,律所继续沿用过去的市场逻辑开展业务,恐怕不足以在当下竞争环境中发挥较好作用。此外,在法律咨询市场的日益开放,大量低价甚至免费的法律咨询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模式下,虽然法律咨询公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但价格优势明显且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对律所业务造成了巨大冲击。加之律师人数的快速激增,“粥少僧多”竞争愈加白热化的现状之下,许多律师主任感受到了今年的寒意与两难局面。在这种趋势下,律所不得不紧跟市场需求变化,提升专业化水平和服务质量,在人才机构和服务模式上做出调整,加快转型做好市场开拓与营销,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不进则退,稍有不慎就会被时代的洪流淹没。即使部分律所能够做到业绩平稳,为了应对挑战及抓住机遇,也要不断尝试一系列创新举措,做好业务层面的提前布局。
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地迅速发展与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法律市场的“互联网+法律”发展趋势早已势不可挡,完全不亚于互联网,电商的风口,是行业内当下竞争的重要板块。抓住风口,进军新兴市场,不仅适用于当前的天津律师行业,更是全国各地律所及律师亟需抓住的发展机遇。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初,我国律师人数已超过70万人,据司法部,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75万人,且有消息透露,我国律师人数或将飙升至100万!在整体需求量级不变的情况下,行业内的竞争只会愈演愈烈。僧多粥少、弱肉强食,一味固守传统,不求新、不求变,难免被市场淘汰。市场资源加剧的时代下,网络资源变得越来越重要,互联网市场成为越来越多律所的兵家必争之地,“互联网+律所”发展模式也被越来越多的律所管理者所选择与实践。
在行业内竞争已进入白热化的状态下,市场开拓的营销方式也需要常变常新。然而,法律服务市场日益饱和的今天,要成功开拓新领域并非易事——不仅要求律所管理者紧跟时代,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还要求他们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跨界合作的能力。
律所的生存发展必须依托于市场,任何律所和律师都必须面向法律服务市场、提供符合市场和当事人需求的法律服务产品。开拓市场的重要途径便是营销,而营销必须符合市场的客观现实。市场由多种现实因素构成,既包含经济形势等宏观因素,也包含当事人个人特征等微观因素,叠加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形态的快速变更,法律市场的特征也发生了诸多变化。若对于当前法律服务市场的现状和实际情况认识不足,一味地沿用过去的市场逻辑开展业务,恐怕会大大降低市场拓展的效率、最终影响法律服务营销的效果。
因此,对于在京畿大地上壮阔行进的天津来说,要推动律师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补齐行业发展短板,实现转型升级,在“互联网+法律”的市场拓展层面,仍然也有很长的路要走。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微信客服
移动设备微信扫码查看